卵巢肿瘤并不少见,但也有良恶之分,良性的如卵巢囊肿,恶性的即卵巢癌。很多人B超发现卵巢囊肿后会很惊慌,生怕自己患癌,但其实,卵巢囊肿是良性肿瘤,在治疗上不要急于一刀切,而要耐心观察一下,区分对待。患者可以进行半年一次的超声检查,如果囊肿变小,就不需要手术治疗,而囊肿变大的患者则需要尽早切除了。
卵巢囊肿的分类
1)生理性囊肿
生理性囊肿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病,不需要手术,自己能消失。
这类囊肿其实是这样来的:育龄期女性,每个月都会有排卵。排卵前,卵巢发育到一定大小,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破裂,卵子就出来了。卵巢的机构也符合“囊肿”的形态特征,外面有卵泡膜,里面是卵泡液,长得大的时候可以达到3——4cm大。这就是所谓“卵泡囊肿”。卵泡排卵后,塌陷,形成黄体,黄体的形态也符合“囊肿”的特征,外面一层膜,里面装的黄体组织(类似包子的结构)。月经黄体大的也可以长到3cm大。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,黄体发育不太正常,在消退过程中可能发生囊性变,里面液化,积满液体,外面的一层皮被越撑越大,形成如“水囊”样结构,超声可见典型囊肿表现,这就是典型的“黄体囊肿”。临床上有见过10cm直径的黄体囊肿。这种大的黄体囊肿往往伴随有当月月经不规律,如推迟,出血时间延长等。这两种囊肿,隔一个月复查B超一般都会消失。
2)炎症性囊肿
有时候得过盆腔炎的女性,盆腔形成粘连带,一些膜状的粘连带相互围绕,包成一个球形,里面聚集了炎性的液体,比超同样会告诉您这是“囊肿”,临床上我们管这个叫“炎性包块”。这类“囊肿”,通常首先考虑积ji抗炎,抗炎治疗无效的情况下,才考虑手术探查。不过患者需要明白,炎性包块治疗后是可能复发的,无论药物还是手术,但是癌变还没听说过。
3)肿瘤性囊肿
这类囊肿堪称临床上处理的经典的囊肿解释。是由于卵巢细胞发生病变而形成,和肿瘤的发病机理是一样的。由于卵巢的组织成分复杂,所以这类囊肿的种类繁多,绝大多数为良性,少数为恶性,即癌。
卵巢肿瘤性包块,有的为囊性(里面液体)、或囊实性(有液体、有固体),B超提示为“囊肿”或“囊实性占位”。有的为实性(里面没有液体),比超提示为“盆腔包块”或“附件包块”或“占位”。
4)出血性囊肿
通常继发于卵泡囊肿或黄体囊肿,就是临床所谓的卵泡破裂、黄体破裂。由于里面可能形成血凝块,这时候包块在B超上可能表现为“混合性”。
5)巧克力囊肿
较为特殊,且常见的一种囊肿。可引起痛经,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它的成因是,子宫内膜细胞出现在了卵巢上,每个月月经期都会出血,出血在囊内聚集,形成囊肿。反复出血,囊肿会越来越大,里面的血也变成陈旧性的,再混合一些子宫内膜腺上皮的分泌物,形成粘稠的巧克力色的液体,因而被称为“巧克力囊肿”,但是其真正的名字应该叫“子宫内膜异位囊肿”。由于囊内含有含铁血黄素,且囊液粘稠,所以超声一般会提示“充满点状细弱回声”。
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健康的问题,欢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帮助:
①拨打城阳玛丽妇儿医院电话:0532-85652962
②城阳玛丽妇儿医院地址:城阳区艳阳路116号(农大东门波尼亚对面)